服务国家战略 培育时代新人——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十周年记
2020年03月13日信息来源:
同舟共济,十年携手共奋进;
精诚合作,对口支援结硕果。
2010年,教育部组建了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为成员单位的对口支援团队,正式开启新一轮支援西藏大学以及西藏教育工作。
2018年,教育部全面启动部省合建工作,再次明确北京大学作为组长单位,重点支持西藏大学基础医学、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建设发展。
十年来,北京大学积极贯彻教育部部署要求,始终把对口支援西藏大学作为一项光荣、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西藏大学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管理效能等方面的提升。
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对口支援西藏大学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北京大学高度重视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全力推动相关工作,积极与藏大开展校际互访和高层交流,学校领导定期赴西藏开展实地调研,考察指导西藏大学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工作。
2019年4月,校党委书记邱水平会见西藏大学校长纪建洲一行,就深化“双一流”建设和全面对口合作再研究再部署。每年,以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年度例会为平台,北京大学与西藏大学、团队兄弟高校就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科研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推动落实各项援助事项。
邱水平会见西藏大学校长纪建洲一行
通过出台专门制度文件,北京大学持续强化援藏政策支持保障。2013年,学校正式出台《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有关财务问题的实施意见》,为对口支援西藏大学设立专项经费,为干部挂职、教师支教、学生交流等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2016年,学校制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服务指南》,系统优化支教教师、挂职干部、进修教师、插班生、定向培养学生、评优表彰等事项的办事流程,显著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效率和效果;2019年,学校颁布《关于加强援派干部人才激励保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鼓励学校优秀干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投身支援边疆和脱贫攻坚等项目,切实解决援派干部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全身心在援派岗位作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聚焦学科建设,带动西藏大学人才培养水平快速提升
实现西藏高等教育史博士培养“零的突破”、依托医学教育打造人才培养改革样板、协助筹建“国家天文台与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 、北大名师组团赴藏推动学术交流……十年来,北京大学充分发挥学科资源齐备的突出优势,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带动西藏大学人才培养水平快速提升。
2013年7月,西藏大学正式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民族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字学、藏语计算语言学等13个学科获批成为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014年,西藏自治区首批博士研究生完成招生,这是西藏大学和西藏自治区第一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西藏高等教育史上博士研究生培养“零的突破”。北京大学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到西藏大学调研指导,并请示对接上级主管部门,为藏大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发挥关键作用。
为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对口支援西藏大学的工作部署,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培养改革情况,每年接收10—20名西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第五学年赴医学部教学医院完成一年实习。自承担此项对口支援教学任务以来,北京大学和医学部、首钢医院对此高度重视,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各教研室选派优秀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安排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基础技能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受到实习学生的欢迎和西藏大学的肯定。至今,已有60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实习。同时,北京大学在教育部领导组织下,为西藏大学医学院专项开展学科评估及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方向,实现医疗人才教育培养精准支援。
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在首钢医院实习
关键科研平台建设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与德国科隆大学合作,将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3米口径KOSMA亚毫米波望远镜拆移至西藏当雄县羊八井。这是中国第一架可用于常规天文观测的亚毫米波望远镜,也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高的亚毫米波望远镜。以此项目为基础成立的“国家天文台与西藏大学联合天体物理中心”成为西藏大学的重要科研基地,也成为西藏地区乃至全国天文学的重要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摇篮。
此外,北京大学每年组织知名专家学者赴西藏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指导,严纯华、陈平原、赵新生、杨宝学、蔡少青、彭宜红、鲁凤民、王军波等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西藏大学客座教授,定期赴藏大帮助完善学科建设,指导科研项目申请等;通过举办“北京大学学术周”等活动,学校组织知名学者赴藏大举办讲座,吴志攀、刘伟、潘维、陈平原、吴玺宏、王厚峰、夏晓虹等名师陆续开讲;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在西藏大学组织“经济金融会计学术前沿与西藏经济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到藏大调研,为西藏自治区、西藏大学的发展与稳定献计献策。2018年以来,学校协调多位基础医学、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专家赴西藏大学开展部省合建专项调研,并形成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方案论证意见,为特色学科发展“把脉”。
强化人才支撑,促进西藏大学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显著提高
师资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十年来,北京大学以师资培养为重点,一方面,选派优秀挂职干部支援藏大教育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面向藏大开辟师资培养“绿色通道”,全方位、多层次支持西藏大学干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
2011年3月,北京大学选派陈建龙同志赴西藏大学任副校长。其间,他牵头培育组建的“西藏大学西藏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为藏文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陈建龙同志还牵头编制资金总额达4.5亿元的“西藏大学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和“西藏大学综合实力提升规划”,为藏大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方案。
陈建龙同志在西藏大学工作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时胜勋长期从事西藏史诗研究。在挂职文学院副院长期间,他承担了西藏自治区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生态美学比较研究,并策划“新世纪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新问题与新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带动藏大相关学科快速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每年选派两名管理干部,赴西藏大学医学院按“双院长”制担任主要领导,为学院发展精准施策,全面推动了藏大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卫生事业进步。
为增强西藏大学发展内生动力,北京大学还向藏大打开了师资培养“绿色通道”。研究生院每年制定专门政策,协助藏大向教育部申请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指标,专项招收藏大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目前已经有5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6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2015年4月,张平文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西藏大学理学院小巴桑次仁老师入站。2017年4月,在完成两年科研工作后,该教师于顺利出站。在继续教育部支持下,学校先后接收20余名藏大教师来校进修。以“传、帮、带、收”为主渠道,通过做好研究生定向培养、访问学者进修等工作,北大为藏大培养了一批方向明、业务精、作风过硬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师资后备力量,显著提高了藏大师资队伍水平。
加大财物投入,助力西藏大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受限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西藏大学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与内地高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北京大学积极引入外部资金和资源,积极联系北大校友开展公益捐赠,以财物投入为保障,有效提高西藏大学硬件保障能力。
2011年5月,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联系学校杰出校友——中坤集团黄怒波先生,向北大捐资500万元设立“北大-藏大对口支援基金”,支持西藏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12月,由该项基金支持建造的“北大中坤专家楼”正式竣工,显著改善了藏大专家教授的住房条件。
北京大学-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大学捐赠仪式书签字仪式
近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CALIS(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支援西藏大学图书馆建设项目,免费为其培训馆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为西藏大学图书馆本馆建设直接投入90万元经费,投入软件及其他服务总价值约120万元。为建设西藏自治区信息服务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还直接投入经费60万元、价值70万元软件,并支持西藏大学林芝校区CALIS分中心建设。
北京大学出版社每年向西藏大学捐赠新近出版的图书资料,同时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其他50余家高校出版社向西藏大学捐赠图书资料,累计达万余册。
2020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年级的17名同学亲切回信,肯定他们献身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志向,勉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服务基层人民。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藏大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慰问,也是对北大医学、北大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的鼓励与肯定。
当前,北京大学正在继续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西藏大学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北京大学将充分发挥高校对口支援团队组长单位的带头作用,紧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整合高校团队多元优势力量,全力做好各项对口支援工作,推进西藏大学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努力实现对口支援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在助推西藏发展、服务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高校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