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大学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
校发〔2019〕127号
全校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最新讲话精神,落实好国家扶贫办和教育部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系列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北京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助力弥渡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圆满完成中央交给北大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定点扶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是党中央交给北大的光荣政治任务,是北大对党中央的庄严承诺。做好这项工作,是强化学校政治责任担当,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弘扬“家国”精神,服务国家战略,造福弥渡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北大力量的必然要求;是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是树立高校“标杆”,履行社会责任,引领社会风气的必然要求。学校各级部门应将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略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意识、自觉意识,心系民众,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学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教育扶贫。发挥学校优势,进一步做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采取弥渡中小学教师到北大附中附小跟班学习、北大教师到弥渡学校实地指导等方式,加大弥渡师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弥渡基础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和推进弥渡一中“博雅自强班”项目,发挥其培养拔尖学生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弥渡高中教育的新突破。继续组织好北大学生到弥渡支教、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北大学子为弥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继续组织实施好“梦想课堂”“财童计划”等项目,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弥渡教育、关爱贫困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条件。
智力扶贫。进一步把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打造弥渡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继续举办好“北京大学弥渡讲坛”,选派优秀专家送学上门,把最先进的理念、思维输入弥渡,助推弥渡党政干部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创新、做实弥渡县的干部培训,把“便利式”插班学习和“集中统一”培训有机结合,每年安排多批次的插班学习,举办一到两次大规模的干部集中培训,为弥渡脱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组织开展弥渡干部赴脱贫摘帽的县市和发达地区开展调研考察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发展思路,助力弥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推动工作。
文化扶贫。大力加强文化扶贫,协调推进弥渡的物质发展和精神进步。注重对弥渡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助力弥渡打造花灯文化品牌,提升弥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弥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围绕“小河淌水”这个知名品牌作文章,帮助弥渡组织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推动弥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参与规划、推广等多种形式,推动弥渡县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发展弥渡文化产业,利用文化资源的脱贫效益,造福弥渡人民。
医疗扶贫。发挥北大的医疗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医疗扶贫,济世惠民。继续组织实施好学校医学部帮助引入的医学项目,推动相关研究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弥渡人民的医疗健康。继续以儿科帮扶为重点和突破口,采取组织弥渡儿科医生参加全国培训、跟班到北大有关医院学习等举措,为弥渡县培养儿科医疗人才。“线上”医疗帮扶与“线下”医疗帮扶并重,开展线上医疗教育,组织医疗专家、学子深入弥渡,开展大型义诊、健康讲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弥渡人民增长健康知识。
产业扶贫。稳定推进产业扶贫,为弥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夯实、落实好“心田耕耘”等已有产业项目的实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见到实效、让贫困人口获得更大实惠。坚持“质量第一、稳妥推进”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院系调动企业家校友的力量,根据弥渡发展需要、资源禀赋、劳动力现状等,帮助引进前景好、效益高、发展持久的产业。统筹协调对接云南白药集团,为弥渡县量身打造药材基地等产业扶贫项目。
消费扶贫。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力争实现满足师生购买绿色农产品需要和直接增加弥渡贫困户收益的双赢。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好购买弥渡及其他贫困县农产品工作。学校工会在购买全校工会会员福利品时,应统筹优先购买弥渡的农产品。学校各单位在发放退休人员福利品、在职职工福利品等时,应优先采购弥渡的农产品。继续做好引进电商平台帮助弥渡销售农产品工作,利用社员网等电商平台,促进弥渡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精准对接产销环节,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大收益。
三、工作保障
强化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统筹领导,强化对定点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为国内合作办加挂扶贫办牌子。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推进定点扶贫工作,每年至少到弥渡县进行一次调研活动,部署、推进各项举措的落地。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定点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每年至少到对口帮扶的乡镇做一次调研、对接工作,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交办的扶贫任务。
完善机制。在继续坚持“1+8+N”帮扶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弥渡的需要和北大的实际,不断拓展“N”个帮扶主体和资源,力争做到帮扶内容和责任的全覆盖。建立扶贫大格局,形成师生、校友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互支撑的良好局面,凝聚扶贫工作合力。尤其是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多方引源,继续协调争取各种资源对弥渡重大工程项目等的支持和帮助,继续推进社会捐赠、校友捐赠等计划项目。
选派干部。进一步做好干部选派工作,为弥渡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干部保障。按照上级挂职年限要求,选派优秀干部到弥渡挂职,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培养干部。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关心、爱护扶贫干部,落实挂职干部交通、通讯等相关保障。建立健全选拔培养、监督管理、考核激励制度体系,完善共同会商、总结交流、后方支持等工作机制,为挂职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做好支撑。把扶贫经费列入学校年度工作预算,为学校统筹开展扶贫工作、院系对口帮扶以及其他扶贫专项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扶贫经费由国内合作办负责统一划拨,有关单位要严格做好定点扶贫专项经费的使用工作。加大对弥渡扶贫的直接投入,帮助弥渡解决脱贫过程中急难问题。有关单位应为具体负责定点扶贫工作的同志创造和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更好地投入定点扶贫工作。
加强督导。进一步履行好督促指导职责,帮助弥渡更好地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确保弥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在调研或接见弥渡领导时,应全面了解、把握弥渡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的有关情况,强化督促指导。学校在弥渡的挂职干部应把督促指导规范化,定期调研、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向弥渡县反映发现的有关问题。承担定点对口扶贫任务的有关单位,要把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和做好督促检查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注重协调。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中,要统筹、协调好四个关系:一是点和面的关系,重点突破,层层深入;二是当下和长远的关系,既要解燃眉之急,又要着眼未来,聚焦弥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巩固脱贫效果的关系,确保弥渡高质量脱贫、高质量发展,成绩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四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做好二者的衔接,相辅相成,助力推动弥渡全面实现现代化。
积极引导。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等,宣传定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组织、先进个人等,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师生参与扶贫工作。在学校重要活动中,巧妙融入定点扶贫工作的元素,弘扬“家国”精神,发挥扶贫工作的育人功能,立德树人。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对工作负责、积极主动、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调动做好扶贫工作内在动力。
北 京 大 学
2019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