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官方网站刊发了《北京大学以“五高”思维持续为乡村培育领军人才》一文,介绍了学校牵头开展“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相关工作的情况。
自2021年起,在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帮扶工作办公室)牵头协调下,学校持续发挥人才、学科、教育等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面向16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及教育系统联系的帮扶县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围绕党政、产业、教育、文化、规划、医疗等领域的人才,分批分类精准施训,打造乡村人才学习的稳定渠道和平台,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全局。目前,培养计划已开展4期,主题分为“党政综合管理班”“产业领军人才班”“乡村治理人才专题培训班”“乡村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班”,总培训近6000人次。今年,培养计划第5期“管理职业化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县域医院院长专题培训班”正在筹备中。

文章截图
附全文:
北京大学以“五高”思维持续为乡村培育领军人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北京大学发挥人才、学科、教育等优势,推出“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培养计划”),围绕党政、产业、教育、文化、规划、治理等领域业务需求,分批分类精准施训,面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教育系统联系的帮扶县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截至2024年10月,培养计划共开展四期,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16个市州、209个区县旗的5757名学员报名参加,搭建了乡村人才培养的稳定平台,打造了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一是高起点谋划培养方案,汇聚优势资源赋能人才培养。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和北京大学三方高度重视培养计划工作,共同审定培养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北京大学国内合作办(帮扶办)牵头具体实施培养计划,协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汇丰商学院两所国内顶级商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跟进培养计划的教学落地,为培养计划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此外,学校还成立培养计划专项工作组,抽调相关院系和部门专人参与培养计划的推进工作,确保相关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是高水平选拔师资团队,多渠道多元化丰富培训内容。学校按照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思路高标准选拔师资团队,既注重前沿思路的拓展,也考虑一线工作的实际,以多元师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院士、汇丰商学院海闻教授、现代农学院黄季焜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讲席教授等35位知名学者作为授课老师,为学员传授乡村产业发展的理念与方法;北京字节跳动、京东生鲜等企业代表分别从抖音和京东的商业模式出发,生动展现了农村电商带货的方法,为乡村企业借力电商带动产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方案和创业路径。
三是高质量筛选培训课程,多维度多层次对接发展需要。四期培训分别聚焦“党政综合管理”“产业领军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专题培训”“数字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包含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城乡规划、人才振兴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助力教育等多个方面,精选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的65门精品课程,以多元的视角、前沿的视野为学员输送乡村振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校还充分征集各单位和定点帮扶县意见,邀请挂职干部等相关人员参与培训课程设计和组织工作,收集各县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程内容组织提供参考。
四是高标准管理服务学员,数字化陪伴式做好教学管理。学校为教育系统帮扶县开设绿色通道,引入线上培训,积极协调参训机会,有序拓展覆盖范围。通过帮扶县组织人事管理部门等渠道,积极动员和规范审核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者等各类人群参与培训,推动北京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直达基层干部群众,为乡村振兴激活人才引擎。学校充分利用“钉钉”平台的管理机制,设置班级团队,安排班主任陪伴监督日常学习,给予每位学员充分关怀,“一对一”陪伴式教学服务,确保点对点、及时为学员答疑解惑。学校还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小程序”为学员搭建学习专区,融合直播教学、课程回顾、自主学习、打卡考勤等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
五是高精度对接落地需求,案例教学推动转化工作实效。学校依托定点帮扶单位建立挂职学员学习情况跟踪指导机制,鼓励学员将课堂所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积极提供相应支持,促进讲授内容与工作有机融合。例如,学校将北京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弥渡县、教育部定点帮扶的河北威县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作为课程内容,邀请弥渡县、威县两地县委书记分别结合脱贫地区发展做专题分享,鼓励引导全体学员就县域乡村振兴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推广工作经验的同时,也为县域乡村振兴工作吸引人气、凝聚合力。